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豫北医学院以红色文化为思政教育载体,组织“豫你同行,医走红途”红色教育实践团,于6月23日赴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开展“医心向党循红迹,豫西薪火映初心”主题实践活动。此次由精诚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发起的实践,通过沉浸式历史学习与健康科普服务相结合的形式,为培育“有信仰、有担当”的新时代医疗人才注入红色动能。
沉浸式“行走思政课”:在历史现场筑牢初心
活动首日,实践团成员跟随纪念园工作人员的讲解,走进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,在战地医院旧址前驻足沉思。斑驳的老墙、泛黄的史料、还原的医疗场景,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医护人员“生命至上”的坚守。团队重点学习了战地医生李兰丁“背着药箱上前线”的英勇事迹——这位曾在战火中救治数千伤员的“提灯女神”,成为当代医学生最鲜活的精神坐标。
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......”在旧址前的宣誓仪式上,实践团成员右手举拳,重温医学生誓词,誓言铿锵有力,与历史的回响交织。随后,成员们以微视频拍摄的形式,用镜头记录战争年代医护人员“救死扶伤、舍生忘死”的奉献瞬间,用光影传递医者仁心的精神力量。
活动现场,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正式挂牌成为豫北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地。纪念园管理处主任魏永乾表示:“红色遗址是最好的教科书,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,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,在感悟使命中坚定从医志向。”
健康科普进乡村:以专业服务践行使命
次日,针对乡村群众普遍存在的健康需求,实践团联合尖山卫生院开展“急救技能进乡村”活动。考虑到村民中吞咽功能退化、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实际情况,团队在医务科赵科长的指导下,重点演示了心肺复苏(CPR)和海姆利克急救法的操作要点。从判断意识、开放气道到胸外按压,从识别梗阻、站位姿势到发力技巧,成员们边讲解边示范,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“操作口诀”。
“我来试试!”在互动环节,多位村民主动上台模拟操作,实践团成员则蹲下身,手把手纠正手法、调整力度。“以前看别人急救总觉得害怕,现在学会了步骤,心里踏实多了!”参与活动的张大爷握着实践团成员的手说。除急救技能外,团队还通过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手册,为老年人讲解合理膳食、慢性病预防等知识,用“接地气”的方式提升群众自我保健意识。
双院联动育新人:红色基因赋能健康中国
此次实践是豫北医学院“双院制”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。精诚书院依托专业优势搭建实践平台,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红色文化深化思政引领,两者协同发力,既让“课堂”延伸至历史现场,又让“服务”扎根于群众需求,生动诠释了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育人理念。
“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在实践中锤炼本领。”实践团带队教师蒋万里表示,通过将红色医疗精神与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紧密结合,不仅厚植了医学生的家国情怀,更推动了革命先辈“人民至上”理念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,为培养“有温度、有担当”的新时代医疗人才探索了新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