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
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
为何你总笑个没够为何我总要追求
难道在你面前我永远是一无所有摇滚歌手崔健的一首《一无所有》,在上世纪80年代火爆大江南北。如今,在很多大学校园里,因为贫富悬殊太大,贫困大学生和家境较富裕的大学生,从平时的消费习惯,到择业的资源选择上都存在天壤之别。而崔健的这首歌,正是很多贫困大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。然而,面对经济上的拮据,我们除了有酸涩的苦笑,难道真的“一无所有”吗?
这样的“友情”我支付不起
又到了周末,同学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计划同学聚会或是出游,某大学国际贸易系的小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,踌躇再三,他还是踏进了心理咨询中心的大门。
“老师,我真是害怕周末。”小强嗫嚅着,“每到周末我都想找个理由躲出去,特别希望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学习,或者打扫校园卫生也好。”这可就奇怪了,现在的大学生都盼望着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,连正常的上课时间都恨不得改成自己支配,他为什么反倒最害怕这自由的时间呢?
被“友情”强制消费
“从进入大学的时候起,我们宿舍的关系就很好,还约好了每个月出去聚餐一次,每次出去聚餐都会去比较好的餐馆,加上喝酒什么的,平均每个人每次都要掏七八十块钱,再加上6个人的生日聚会,买礼物什么的,每个月光聚会方面的开支就得一二百块钱。这对于他们几个人来说不算什么,他们家里经济都比较宽裕,每个月给的零花钱都有上千块钱。可是我家是农村的,我的学费还是靠助学贷款,家里人靠种地养活我。这百十来块钱对于我来说,可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呀,每次聚会之后,我就只能顿顿吃馒头就开水了。”原来是这样,手头并不宽裕的小强被“友情”强制消费了。
“其实,他们对我真的挺好的,他们也知道我家境不好,每次都说不要我掏钱,可是我哪好意思顿顿都白吃白喝啊,所以有时候我就找借口不去参加。可是老不去又显得我格格不入,有意和他们拉开距离,这样我们的关系也就变得很别扭。老师,您说我该怎么办?”小强看着我,急切地想找到答案。
心理分析:贫困不是你的错
的确,一个年轻的男孩渴望和同学们打成一片,可这种经济成本过高的同学交往模式给他带来的不是温暖的友情,而是一种压力和羞辱。对小强来说,作为领取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,有很多事情你想要做却不能做,这是一种客观现实。但是你要知道,贫困与你这个人没有关系,仅仅是因为你生在了贫困的地区或家庭,它不能说明你没有能力,更不是你的错。
其实,社会贫富的不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,你可能出身贫寒,但这不意味着你永远贫穷。你能考上大学就说明了你的能力,但是未来会怎样还是要看你的努力和机遇。
其实,一个人的经济状态并不能和他的能力等同,更和人品没有关系。贫困并不丢脸。
你可以这么做:
(1)主动和室友们说出你的经济情况和你的想法。目前,你的确无法承受室友们的消费习惯,不妨坦诚地说出来,不参加并不表明你比别人低一等,而是因为你要用这些钱做更重要的事。为了面子去吃这顿饭,吃了心里也不痛快。
(2)面对现实,接纳自己,做一个内外统一的人。接受自己经济条件不如别人的现实,不隐藏,不因此而羞愧,也不因此就认为别人理所应当要帮助自己。一个内外统一的人,不需要为别人活着,反倒活得更加踏实,更加自由。
(3)调整心态,把贫穷视作发展的动力。更好地完善自我,培养独立自强的品质。不和同学盲目攀比,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(4)邀请室友们参与到你的业余生活当中。让他们也体会到不一定非要花钱才能增进友谊,比如叫他们和你一起去打工子弟小学做义工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