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耀时刻|从零到一:六百人团体操背后的青春突围战

作者:文/金潇 郝裴 图/刘桂钰 李梓涵   时间:2025-05-06   浏览:28

600名学子在我校首届运动会开幕式上以零失误的完美表演震撼全场时,很少有人知道,这场气势恢宏的团体操背后,是一场历时30天的青春突围战。从最初的书院隔阂、学生抱怨,到最后的默契配合、全情投入;从纸上方案的反复推翻,到操场上的精准执行——这场演出的成功,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,更是一段关于协作、坚持与成长的生动叙事。

《健康中国,活力豫北》大型团体操表演是由精诚书院与智行书院、羲和书院三个书院共同创作完成的。精诚书院学生会主席刘桂钰和社联主席李梓涵,作为这场团体操精诚书院学生负责人,带领精诚书院近200人的团队迎难而上:她们48小时内敲定“三轨方案”,用“模块化训练”破解跨书院协作难题,以17项暖心举措化解队员抵触情绪,甚至在物资告急的深夜,带领志愿者通宵赶制道具。当最后一个队形在掌声中完美定格,那些熬过的夜、流过的汗、受过的委屈,最终化作运动场上相视一笑的默契。这,才是比金牌更珍贵的胜利

纸上蓝图:48小时“三轨方案”破题开局

“接到任务当天,我们就制定了倒计时推进表。”作为总负责人的刘桂钰李梓涵回忆道。面对千头万绪的筹备工作,她书院团体操专项负责小组连夜碰撞出“三轨并行”工作方案——每日训练计划、物资保障流程、应急处理预案三大主线同步推进。李梓涵凭借社联资源迅速搭建“跨部门协作+班级联络员”双层保障网,精准调度18类物资;刘桂钰则牵头5次推进会,固化“训练-总结-优化”闭环管理机制。短短一周内,在三个书院主创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这份诞生于凌晨的策划书,已转化为操场上密集的调度口令和物资清单。     

合作突围:当“书院壁垒”遇上“模块化创新”

跨书院协作曾是最大难题。初期训练中,因课程差异导致到勤率参差,队形变换屡屡卡壳。李梓涵创造性提出“模块化训练法”——将精诚书院200人的方阵拆解为10个可移动单元,各单元独立训练后再组合。“就像拼乐高,先练单块再整体。”她举着对讲机穿梭方阵间调试设备,而刘桂钰则通过扩音器协调全局。为解决时间冲突,团队推出“弹性训练时段”,并建立线上打卡系统。

信任攻坚:从抱怨到拥抱的17项破冰行动

训练太晚没热水”“雨天白废功夫...当刘桂钰第一次看到学生诉求清单上密密麻麻的17项问题时。她带着笔记本在训练场和宿舍楼之间来回奔波,倾听学生们最真实的声音。同学们反映的问题都很具体,我们必须拿出更细致的方案。针对雨天训练难题,她创新设计了晴雨双轨训练方案:雨天转战体育馆练习舞蹈,晴日则重点进行场地实操队形变化。最让李梓涵感动的是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学生干部与队员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原本抱怨声最大的同学,现在会主动帮忙整理物资;总是踩点归寝的队员们,开始自觉遵守作息时间。这一刻,我知道我们成了真正的团队。李梓涵激动地说。

最后冲刺:凌晨剪裁的叶片与沸腾的终章

物资攻坚阶段,团队遭遇最大危机——100块手工道具需4小时内完成。刘桂钰带领志愿者通宵剪裁叶片,李梓涵则将布展PVC板进行裁剪和拼制。演出前夜,当最后一个道具入库,这一刻,我知道我们成了真正的团队。李梓涵激动地说。

4月24日开幕式上,随着音乐响起,600人方阵以零误差完成队形迭代后的终极版本。当巨型豫北医学院院旗在操场中央绽放,看台爆发阵阵掌声。两位姑娘在沸腾的人海中悄悄击掌——这场从纸上到操场的突围战,终将凝成她们口中“多年后依然滚烫的骄傲”